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14
作者
曾辉
张磊
孔宁宁
李书娟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卧龙自然保护区; 景观多样性; 时空分异; 人为影响;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3.069
中图分类号
S718.8 [森林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多样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成因 ,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和多样性研究尺度效应问题。结果显示 ,过去 35年复杂的人为影响是研究时段内景观多样性显著变化的根本成因。始于 2 0世纪 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 ,降低了全区特别是中低山区景观多样性水平 ,而延续 30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 ,使不同区域的整体景观多样性水平逐步提高。合理的景观整体结构 (包括多样性空间格局 )建设目标和实现方法 ,应成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还证明了景观多样性研究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特征 ,具体表现为林地面积的恢复在全区、自然景观、人为影响景观以及海拔高程分异等中尺度研究中显著提高了景观多样性水平 ,但在各人为影响发生源的缓冲区这种小尺度分析上 ,则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水平。工作区内开展中小尺度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适宜正方形样地面积应为 5 0× 5 0个像元。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孔宁宁 ;
曾辉 ;
李书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93-399
[2]   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常平镇景观组分转移模式及动态变化研究 [J].
曾辉 ;
唐江 ;
郭庆华 .
地理科学, 1999, (01) :74-78
[3]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J].
俞孔坚 .
生态学报, 1999, (01) :10-17
[4]   景观格局空间分辨率效应的实验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为例 [J].
曾辉 ;
郭庆华 ;
刘晓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6) :114-120
[5]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傅伯杰,陈利顶 .
地理学报, 1996, (05)
[6]  
卧龙大熊猫生态环境的竹子与森林动态演替[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秦自生等著, 1993
[7]   Assessing land-use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using an expert systems tool [J].
Crist, PJ ;
Kohley, TW ;
Oakleaf, J .
LANDSCAPE ECOLOGY, 2000, 15 (01) :47-62
[8]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n Protected Area: the Case of Wolong Natural Reserve for Giant Pandas .2 Liu J,Linderman M,Ouyang Z,et al. Science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