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58
作者
万水霞 [1 ]
唐杉 [1 ]
蒋光月 [1 ]
李帆 [1 ]
郭熙盛 [1 ]
王允青 [1 ]
曹卫东 [2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田土壤; 土壤微生物; 水稻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2.1 []; S143 [化学肥料];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了探讨紫云英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培肥的微生物机制,本研究以7年肥料定位试验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对安徽沿江双季稻区稻田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施用紫云英绿肥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紫云英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量(58.09%86.86%),尤其是增加了细菌数量(77.93%112.76%),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细菌数量均于G3F1处理(70%化肥配施22500kg/hm2紫云英)达最大值(288.26×104和263.95×104 CFU/g)。2)施用紫云英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其中,70%化肥配施中高量紫云英的处理与CK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微生物熵(qMB)分别增加了102.77%113.94%、172.53%185.17%、69.47%84.65%;与100%化肥相比,SMBC、SMBN、qMB分别增加27.74%34.77%、74.14%82.22%、20.50%31.29%。(3)施用紫云英处理的水稻产量与100%化肥处理相当或稍有提高,但明显高于70%化肥和CK处理。与CK相比,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可提高产量46.22%51.44%。因此,化肥减量30%配施15000~30000kg/hm2紫云英可以提高安徽沿江双季稻区水稻产量,本试验以施加22500kg/hm2的紫云英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1.44%),同时,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熵及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改善稻田土壤生物学性状产生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颜志雷 ;
方宇 ;
陈济琛 ;
王飞 ;
何春梅 ;
林新坚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05) :1151-1160
[2]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 [J].
林新坚 ;
兰忠明 ;
张辉 ;
王飞 ;
何春梅 .
草业学报, 2014, 23 (04) :146-152
[3]   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J].
高菊生 ;
徐明岗 ;
董春华 ;
黄晶 ;
曹卫东 ;
曾希柏 ;
文石林 ;
聂军 .
作物学报, 2013, 39 (02) :343-349
[4]   亚热带单季稻区紫云英不同翻压量下有机碳和养分释放特征 [J].
王飞 ;
林诚 ;
李清华 ;
何春梅 ;
林新坚 ;
李昱 .
草业学报, 2012, 21 (04) :319-324
[5]   紫云英翻压量和沤田时间对覆膜水稻返青期植株的影响 [J].
刘祥臣 ;
赵海英 ;
李本银 ;
卢兆成 ;
丰大清 ;
乔利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2, (03) :90-93
[6]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J].
王琴 ;
张丽霞 ;
吕玉虎 ;
潘兹亮 .
草业科学, 2012, 29 (01) :92-96
[7]  
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J]. 刘益仁,李想,郁洁,沈其荣,徐阳春.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8]   长期冬种绿肥对双季稻种植下红壤性水稻土质量的影响及其评价 [J].
杨曾平 ;
徐明岗 ;
聂军 ;
郑圣先 ;
高菊生 ;
谢坚 ;
廖育林 .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3) :92-97+102
[9]   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李继明 ;
黄庆海 ;
袁天佑 ;
曹金华 ;
余喜初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3) :563-570
[10]   长期施肥管理对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J].
卜洪震 ;
王丽宏 ;
尤金成 ;
肖小平 ;
杨光立 ;
胡跃高 ;
曾昭海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6) :3340-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