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中小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30
作者
马宏生 [1 ]
张国民 [1 ]
周龙泉 [2 ]
刘杰 [2 ]
邵志刚 [1 ]
夏红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3]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关键词
川滇地区; 联合反演; 重新定位; 速度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震源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利用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云南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给出的P波初至走时资料,确定了川滇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同时获得了川滇地区6 642次中小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表明:①川滇地区地震震源平均深度随震级增大而加深的特征明显,地震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深,但震源下界不超过25 km;②在瑞丽-龙陵、丽江-小金河以及龙门山等断裂带以西地区,震源深度偏浅,大多在15 km以上,15 km深度以下地震稀少;③川滇地区中小地震分布具有与强震相同的地壳深部介质背景,震源大多分布于正、负异常过渡区的速度相对较高一侧,而其下方主要为低速异常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M].《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丁国瑜主编;.地震出版社.1991,
[2]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马杏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1989,
[3]  
川滇活动构造区地震层析成像..黄金莉;赵大鹏;郑斯华等;.地球物理学报.2001,
[4]  
High precision relative locations of earthquakes at Mount St.Helens;Washington..Frémont MJ;Malone S D;.J.Geophys.Res.1987,
[5]  
Crack density; saturation rate and porosity at the 2001 Bhuj; India; earthquake hypocenter: a fluid-driven earthquake?.[J].O.P. Mishra;Dapeng Zhao.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2003, 3
[6]   Influence of fluids and magma on earthquakes: seismological evidence [J].
Zhao, DP ;
Mishra, OP ;
Sanda, R .
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 2002, 132 (04) :249-267
[7]   State of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1994 Northridge earthquake [J].
Zhao, DP ;
Kanamori, H ;
Wiens, D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1997, 24 (05) :519-522
[8]   中国大陆7级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J].
马宏生 ;
邵志刚 ;
周龙泉 ;
蒋长胜 .
地震, 2008, (03) :8-13
[9]   首都圈地区地壳P波和S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其与大地震的关系 [J].
齐诚 ;
赵大鹏 ;
陈颙 ;
陈棋福 ;
王宝善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05-815
[10]   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 [J].
朱艾斓 ;
徐锡伟 ;
周永胜 ;
尹京苑 ;
甘卫军 ;
陈桂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629-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