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缓丘坡地牧草果树间作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20
作者
段舜山
林秋奇
章家恩
刘宁宁
机构
[1] 暨南大学水生态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2]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坡地; 童期果园; 间作模式; 水土保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4 [农业技术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于 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农科园赤红壤坡地童期果园进行 ,试验设在果园间作花生 (A)、木薯 (B)、花生 +木薯 (C)、苏丹草 (D)、柱花草 (E)和果树间裸地 (CK) 6个处理 ,采用自制的径流收集器分别测定各处理三场降雨的径流深度、径流系数、水土流失量和侵蚀量。结果表明 ,CK的平均径流深度为 8.33mm/ 10mm ,降水流失率为 83.33% ,平均每 10mm降雨的土壤侵蚀量为 0 .2 93t/hm2 ,年土壤侵蚀模数为 52 .4 1t/hm2 ;5个间作处理的地表径流量比对照降低 32 .36 %~ 6 5.6 2 % ,平均土壤侵蚀量减少 4 7.81%~ 82 .51% ;果园间作柱花草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