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37
作者
闫琰
张春雨
赵秀海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系统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性理论模型; 生态位模型; 取样尺度; 统计模型; 温带森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解释长白山温带森林群落构建和物种多度格局的形成过程,该文以不同演替阶段的针阔混交林监测样地数据为基础,采用中性理论模型、生物统计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和生态位模型(Zifp模型、分割线段模型、生态位优先模型)拟合森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并用χ2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和赤池信息准则(AIC)选择最佳拟合模型。结果显示:中性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长白山温带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在10m×10m尺度上,5种模型均可被χ2检验和K-S检验接受,但中性模型拟合效果不如对数正态分布模型、Zifp模型、分割线段模型和生态位优先模型,表明小尺度上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均能解释群落物种多度分布,但生态位过程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大。而在中大尺度上(30m×30m、60m×60m和90m×90m),中性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并且随着研究尺度增加,生态位模型和生物统计模型逐渐被χ2检验拒绝,表明中性过程在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中的作用随着研究尺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该文证实了中性过程在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未否认生态位机制在群落构建中的贡献。因此,温带森林群落构建过程中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融合的。在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时,应重视取样尺度和演替阶段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模型进行拟合。
引用
收藏
页码:923 / 93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坡位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物种多度分布的影响 [J].
冯云 ;
马克明 ;
张育新 ;
郭起荣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10) :2137-2144
[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对取样尺度的响应 [J].
程佳佳 ;
米湘成 ;
马克平 ;
张金屯 .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02) :168-177
[3]   放牧干扰梯度下川西亚高山植物群落的组合机理 [J].
闫帮国 ;
文维全 ;
张健 ;
杨万勤 ;
刘洋 ;
黄旭 ;
李泽波 .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11) :1294-1302
[4]   不同尺度上环境因子对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谱系结构的影响 [J].
黄建雄 ;
郑凤英 ;
米湘成 .
植物生态学报 , 2010, (03) :309-315
[5]   安太堡露天矿区人工植被的物种多度分布分析 [J].
郭逍宇 ;
张金屯 ;
宫辉力 ;
张桂莲 ;
董志 .
林业科学, 2007, (03) :118-121
[6]   多物种集合的种-多度关系模型研究进展 [J].
彭少麟 ;
殷祚云 ;
任海 ;
郭勤峰 .
生态学报, 2003, (08) :1590-1605
[7]   福建三明格氏栲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研究 [J].
刘金福 ;
洪伟 .
林业科学, 2001, (S1) :200-204
[8]   美国纽约州阔叶林物种多度格局的研究(英文) [J].
张金屯 .
植物生态学报, 1999, (06) :481-489
[9]  
长白山针阔混交林种群结构及环境解释[D]. 张春雨.北京林业大学. 2009
[10]   Partitioning temperat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at different scales [J].
Zhang, Chunyu ;
Zhao, Xiuhai ;
von Gadow, Klaus .
ACTA OECOLOG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 2010, 36 (03) :306-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