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与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

被引:43
作者
郑景云 [1 ]
葛全胜 [1 ]
郝志新 [1 ]
刘浩龙 [1 ]
满志敏 [2 ]
侯甬坚 [3 ]
方修琦 [4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3]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历史文献; 气象记录; 气候变化; 重建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历史文献记载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主要代用证据之一,对于定量重建过去数千年的气候变化序列具有独特价值。本文分析了中国历史文献中气象记录的特点及主要内容,重点梳理了利用各类记录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基本方法,并列举了通过多源记载集成、多时段记录衔接重建过去2000年中国东中部地区温度与干湿变化序列的校准案例;旨在为客观提取气候变化信息、获取高信度的气候变化数据和进一步发展利用文献记载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认识是:1)历史文献中的气象记录主要有4类:天气、气象灾害、物候与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记载;定量重建气候序列的基本方法有:回归分析、物理模型、分等定级、频次统计、类比分析等,但各类记录的来源、格式、连续性、详略与定量化程度不一,导致利用各类记录定量重建气候变化序列的方法也各不相同。2)对根据多源记载或不同方法反演的代用记录进行集成,利用回归分析、方差匹配、记录影响趋势剔除等校准技术,加强多源数据的相互插补方法研究,可解决古代气象记录的漏、缺记问题,是重建连续气候变化序列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186 / 119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1736~2009年华南地区冬季年平均气温序列重建 [J].
丁玲玲 ;
葛全胜 ;
郑景云 ;
傅辉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6) :1191-1198
[2]   1982~2010年喀什木本植物物候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阿布都克日木阿巴司 ;
王荣梅 ;
阿不都西库尔阿不都克力木 ;
努尔帕提曼买买提热依木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5) :927-935
[3]   过去15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春季物候变化(英文) [J].
郑景云 ;
仲舒颖 ;
葛全胜 ;
郝志新 ;
张学珍 ;
马翔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3, 23 (01) :31-44
[4]   南昌1736年以来的降雪与冬季气温变化 [J].
伍国凤 ;
郝志新 ;
郑景云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1022-1028
[5]  
Reconstructing temperature change in Central East China during 601-920 AD[J]. GE QuanSheng,LIU HaoLong,ZHENG JingYun & ZHANG XueZhe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34)
[6]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J].
郝志新 ;
葛全胜 ;
郑景云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5) :871-879
[8]   基于历史文献重建的近2000年中国温度变化比较研究 [J].
郑景云 ;
葛全胜 ;
方修琦 ;
张学珍 .
气象学报, 2007, (03) :428-439
[9]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for the last 300 years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J]. ZHENG Jingyun, HAO Zhixin & GE Quansheng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5(12)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东部温度变化 [J].
郑景云 ;
满志敏 ;
方修琦 ;
葛全胜 .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