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客观定量表征阻塞高压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16
作者
金荣花 [1 ,2 ,3 ]
李艳 [4 ]
王式功 [4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4]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阻塞高压; 客观定量表征方法; 低温雨雪冰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已有的阻塞高压客观定量化表征方法可归纳为距平方法、T&M方法、动力学方法和环流型方法四种。以2008年1月1日2月2日中国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阻塞高压事件为例,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等压面资料,检验对比了上述四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结果表明,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表明仅以某种标准或公式的客观方法实现对多种形态的阻塞高压的精确识别是极其困难的。同时还指出,研究者和业务技术人员在了解各种阻塞高压客观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基础上,针对具体需求选取适合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改进,都将可能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21 / 11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冬季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活动及其气候影响 [J].
季明霞 ;
黄建平 ;
王绍武 ;
王鑫 ;
郑志海 ;
葛觐铭 .
高原气象, 2008, (02) :415-421
[2]   1950—2004年欧亚大陆阻塞高压活动的统计特征 [J].
史湘军 ;
智协飞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338-344
[3]   北半球阻塞高压实时监测诊断业务系统 [J].
李威 ;
王启祎 ;
王小玲 .
气象, 2007, (04) :77-81
[4]   近30年夏季亚欧大陆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统计特征 [J].
李峰 ;
丁一汇 .
气象学报, 2004, (03) :347-354+324
[5]   夏季东亚阻塞高压指数研究 [J].
杨义文 .
气象, 2003, (09) :3-7
[6]   1998及1999年乌山阻高突变对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的影响 [J].
陈菊英 ;
王玉红 ;
王文 .
高原气象, 2001, (04) :388-394
[7]   夏季欧亚阻塞高压逐日演变的定量化分析 [J].
朱伟军 ;
孙照渤 ;
倪东鸿 ;
潘柱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0, (04) :514-518
[8]   北太平洋夏季大气环流的持续性异常及其对中国天气的影响 [J].
张存杰 ;
吴洪宝 ;
王盘兴 ;
章基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7, (03) :15-25
[9]   阻塞高压活动的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某些地区旱涝的影响 [J].
张培忠,杨素兰 .
气象学报, 1996, (05) :633-640
[10]   大气中局地阻高和偶极子阻塞的动力学特征 [J].
罗德海 .
高原气象 , 1994, (01)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