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CO2排放的因素分解:基于LMDI模型

被引:2
作者
马敬昆 [1 ]
丁淑艳 [2 ]
潘星宇 [1 ]
陈高松 [1 ]
郑辉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2]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信息技术中心数据中心
关键词
碳排放; LMDI分解; 排放强度; 能源消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6 [能源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0701 ; 070104 ;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估各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贡献程度对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因素,促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计算了我国不同分类情境下的碳排放量,并将排放影响分为不同板块,利用LMDI分解模型,以3大能源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板块的排放贡献和影响因素。能源分解模型说明能源结构板块和生活板块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造成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能源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影响很小,节能板块对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此外,无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还是滑坡,均都是源于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起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均能耗的变化。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人均能耗以及由此带来的碳排放在短时期内都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会趋于平稳。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上海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 [J].
朱聆 ;
张真 .
环境科学研究, 2011, 24 (01) :20-26
[2]  
循环促环保,低碳保生态[J]. 曾庆玮.作物研究. 2010(04)
[3]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4]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J].
丁仲礼 ;
段晓男 ;
葛全胜 ;
张志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009-1027
[5]   应对国际CO减排压力的途径及我国减排潜力分析 [J].
刘燕华 ;
葛全胜 ;
何凡能 ;
程邦波 .
地理学报, 2008, (07) :675-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