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T扩展模型分析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46
作者
宋晓晖
张裕芬
汪艺梅
冯银厂
机构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碳排放; IPAT模型;
D O I
10.13198/j.res.2012.01.112.songxh.017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5个典型国家(中国、日本、印度、德国和美国)为研究对象,利用IPAT模型比较分析了人口总量、能源强度和人均财富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总量是影响其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因素;而美国和日本财富的积累刺激碳排放增加的作用明显.基于1978─2007年中国人口和能源相关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框架,分别构建了总人口模型及家庭户模型,用于分析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结构、能源强度及消费变化对碳排放产生的影响.经模型验证发现,家庭户模型的解释力度总体优于总人口模型.碳排放量的各解释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平均家庭户规模、人均居民消费额、人口结构、能源强度和家庭户数.针对适应低碳发展的人口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人口变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J].
蒋耒文 .
人口研究, 2010, 34 (01) :59-69
[2]   我国人口态势与消费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J].
彭希哲 ;
朱勤 .
人口研究, 2010, 34 (01) :48-58
[3]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若干因素及减排对策分析 [J].
葛全胜 ;
方修琦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 25 (01) :32-40
[4]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 [J].
王妍 ;
石敏俊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93-2100
[5]   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甘肃省环境压力的影响 [J].
陈强强 ;
孙小花 ;
王生林 ;
杨双喜 .
西北人口, 2009, (06) :58-61
[6]   家庭模式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实证分析 [J].
陈佳瑛 ;
彭希哲 ;
朱勤 .
中国人口科学, 2009, (05) :68-78+112
[7]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8]   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J].
陈彦玲 ;
王琛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9, 17 (02) :54-58
[9]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10]   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述评 [J].
陆莹莹 ;
赵旭 .
水电能源科学, 2008, (01) :18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