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细颗粒固液团聚实验研究

被引:30
作者
李海龙
张军营
赵永椿
杨艳
郑楚光
机构
[1] 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
关键词
化学团聚; 细颗粒; 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煤燃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9.29.005
中图分类号
TQ534.9 [燃烧的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燃煤排放的大量细颗粒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化学团聚技术是控制燃煤电厂细颗粒排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青山电厂燃煤细颗粒为对象,采用激光粒度仪对细颗粒在化学团聚剂中的团聚行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聚合氯化铝(PAC)、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黄原胶(XTG)4种高分子化合物对细颗粒的团聚效果,发现PAM对细颗粒的团聚效果最为明显,细颗粒主要通过高分子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发生团聚。此外,针对PAM团聚剂研究了质量浓度、温度、表面活性剂、磷酸对细颗粒团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剂中PAM的质量浓度不宜超过0.1g·L-1;温度对细颗粒团聚的影响非常显著,60℃时团聚剂中绝大部分细颗粒被团聚形成粒径大于10μm的团聚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团聚剂中细颗粒的团聚有促进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则相反;磷酸使得PAM分子链发生卷曲,对细颗粒团聚有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zeta电位与菌悬液絮凝活性 [J].
吴敏 ;
崔秀云 ;
苗茂栋 .
化工学报, 2008, (09) :2263-2269
[2]   凝结洗涤塔脱除燃煤超细颗粒实验研究 [J].
颜金培 ;
杨林军 ;
张霞 ;
孙露娟 ;
张宇 ;
沈湘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8, (23) :8-13
[3]   应用蒸汽相变机理脱除燃煤可吸入颗粒物实验研究 [J].
颜金培 ;
杨林军 ;
张霞 ;
孙露娟 ;
张宇 ;
沈湘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5) :12-16
[4]   燃煤飞灰超细颗粒物声波团聚清除的实验研究 [J].
陈厚涛 ;
赵兵 ;
徐进 ;
沈湘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35) :28-32
[5]   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促进机制的实验研究 [J].
赵永椿 ;
张军营 ;
魏凤 ;
陈俊 ;
郑楚光 .
化工学报, 2007, (11) :2876-2881
[6]   燃煤锅炉颗粒物粒径分布和痕量元素富集特性实验研究 [J].
岳勇 ;
陈雷 ;
姚强 ;
李水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8) :74-79
[7]   细微尘粒的预团聚对旋风分离器高温除尘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许世森 .
动力工程, 1999, (04) :60-64
[8]  
化学絮凝剂作用原理[M]. 科学出版社 , 徐晓军等编著, 2005
[9]   Coa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lyaluminum chlorides PAC-Al30 on humic acid removal from water [J].
Zhang, Panyue ;
Wu, Zhen ;
Zhang, Guangming ;
Zeng, Guangming ;
Zhang, Haiyan ;
Li, Juan ;
Song, Xiangguo ;
Dong, Jinhua .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8, 63 (03) :642-647
[10]   Effects of low temperature on coagulation of kaolinite suspensions [J].
Xiao, Feng ;
Ma, Jun ;
Yi, Peng ;
Huang, Ju-Chang Howard .
WATER RESEARCH, 2008, 42 (12) :2983-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