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等时间交通圈的范围、形态与结构特征

被引:16
作者
陈卓 [1 ]
金凤君 [2 ]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交通圈; 范围; 形态; 结构;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72.88 [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不同层次和范围的交通圈是经济社会空间组织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网络分析与成本加权距离集成算法,设计了定量界定交通圈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以通勤便捷为目标,提出1小时交通圈内部圈层的划分方法和轨道交通服务指数,据此分析了北京1小时交通圈的内部层次和结构特征;以经济分工协调为目标,基于时空距离与交通方式,划分北京一日交通圈的圈层,并提出交通廊道的界定方法,据此探讨了北京一日交通圈内部各廊道地区的空间范围与经济基础。结果显示:北京市等时间交通圈的形态受高速交通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偏向式延伸特点,并在边缘地带形成少量"岛";轨道交通对北京市1小时交通圈的支撑力度较弱,未来应加强重点方向的轨道交通建设;根据各廊道的具体情况,京津廊道、京唐廊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京石廊道宜定位为承接北京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京承廊道与京张廊道则适宜发展生态型经济。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快速交通对区域中心城市日常可达性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张超亚 ;
张小林 ;
李红波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02) :194-201
[2]   基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广州“1小时交通圈”划分 [J].
张亦汉 ;
褚浣桦 .
热带地理, 2013, 33 (06) :695-702
[3]   城际“1小时交通圈”地学定量研究——以上海主城区为例 [J].
黄翌 ;
李陈 ;
欧向军 ;
汪云甲 ;
李效顺 .
地理科学, 2013, 33 (02) :157-166
[4]   中国区域交通优势度评价:网络密度、邻近性及可达性(英文) [J].
金凤君 ;
王成金 ;
李秀伟 ;
王娇娥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 (02) :295-309
[5]   北京市一日交流圈的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德 ;
郭玖玖 .
现代城市研究, 2008, (05) :68-75
[6]   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 [J].
朱杰 ;
管卫华 ;
蒋志欣 ;
甄峰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23-1033
[7]   基于陆路交通网的区域可达性评价——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J].
张莉 ;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35-1246
[8]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J].
金凤君 ;
王姣娥 .
地理学报, 2004, (02) :293-302
[9]   GIS不确定性框架体系与数据不确定性研究方法 [J].
邬伦 ;
于海龙 ;
高振纪 ;
承继成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4) :1-5
[10]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唐俊雅 ;
黄安民 ;
赵荣 ;
邱扶东 ;
方芳 .
地理学报, 1997, (02)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