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17
作者
陈利顶 [1 ]
贾福岩 [1 ,2 ]
汪亚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植被空间配置; 坡型; 土壤侵蚀; “源、汇”效应;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5.09.015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组合的坡型一般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起到"汇"的作用;但"凹-直/凸"组合的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在土壤侵蚀方面起到"源"的作用;其他坡型,如直坡、凸坡、"直-凸"和复杂性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两者之间。2坡面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坡面植被组合(自坡顶至坡脚)为荒草地-果园、有林地-其他植被类型组合和荒草地-其他植被类型的坡面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起到了一定"汇"的功能,但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景观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表现为土壤侵蚀的"源"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176 / 118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
    李海防
    卫伟
    陈瑾
    李旭春
    张佰林
    [J]. 生态学报, 2013, 33 (14) : 4460 - 4467
  • [2] 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
    高光耀
    傅伯杰
    吕一河
    刘宇
    王帅
    周继
    [J]. 生态学报, 2013, 33 (01) : 12 - 22
  • [3] 黄土丘陵区坡面水蚀对降雨和下垫面微观格局的响应[J]. 卫伟,贾福岩,陈利顶,吴东平,陈瑾.环境科学. 2012(08)
  • [4] 基于“源”“汇”景观格局指数的海河流域总氮流失评价[J]. 孙然好,陈利顶,王伟,王赵明.环境科学. 2012(06)
  • [5] 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地利用演变及其土壤侵蚀效应
    胡文帙
    王世杰
    罗维均
    刘秀明
    白晓永
    [J].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4) : 975 - 980
  • [6] 137Cs示踪技术在黑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中的应用
    杨育红
    阎百兴
    沈波
    曹会聪
    [J]. 地理科学, 2010, 30 (01) : 124 - 128
  • [7]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基于137Cs示踪的定量评价[J]. 汪亚峰,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罗春燕.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 [8]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长江上游农业非点源污染
    刘芳
    沈珍瑶
    刘瑞民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 3271 - 3277
  • [9] 基于137Cs示踪法的丹江口小流域农用地土壤侵蚀研究
    张利华
    李辉
    张艳艳
    [J]. 地理科学, 2009, 29 (02) : 273 - 277
  • [10]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宝元
    阎百兴
    沈波
    王志强
    魏欣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1) : 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