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剩余权配置:对要素重要原则的解析

被引:2
作者
徐传谌 [1 ]
张东明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剩余权; 配置; 国企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是产权制度改革,而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企业剩余权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作用。这期间,在吸收了西方风险承担理论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剩余权的配置的两个并行原则:一个是风险承担原则;一个是要素贡献原则。通过对风险承担原则的总结,结合资产专用性理论和要素贡献理论,提出了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要素相对重要性原则不仅能够克服风险承担原则的不足,更涵盖了要素贡献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兼与张维迎博士商榷 [J].
方竹兰 .
经济研究, 1997, (06) :36-40
[2]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J].
周其仁 .
经济研究, 1996, (06) :71-80
[3]  
政治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维达主编, 2004
[4]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维迎著, 1999
[5]  
契约经济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科斯等著, 1999
[6]  
新制度经济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德)埃瑞克·G.菲吕博顿(EirikG.Furubotn),(德)鲁道夫·瑞切特(RudolfRichter)编, 1998
[7]  
Contracting Costs and Residual Claim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 . Benjamin Klein.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 1983 (2)
[8]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
FAMA, EF ;
JENSEN, MC .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1983, 26 (02) :301-325
[9]   TRANSACTION COST DETERMINANTS OF UNFAIR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 [J].
KLEIN, B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0, 70 (02) :356-362
[10]  
A Bargaining Theory of Res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J] .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 196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