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最优激励合约

被引:11
作者
危丽 [1 ]
杨先斌 [1 ]
刘燕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2] 重庆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激励合约; 委托—代理; 土地资源禀赋;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6.11.006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对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Holmstrom和Milgrom(1991)提出的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精神,构建了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将土地资源禀赋因子引入该模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据此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优激励合约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激励合约时,中央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地方政府的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量、退耕还林实施绩效的变异性等因素确定地方政府的可变收益分配率,并让地方政府的收益与退耕还林的实施绩效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提高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积极性提出了一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退耕还林政策的激励机制缺陷 [J].
刘燕 ;
周庆行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5) :108-111
[2]   中国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均衡模型 [J].
李军杰 ;
周卫峰 .
当代经济科学, 2005, (02) :1-10+108
[3]   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 [J].
李军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1) :39-46
[4]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中经济利益补偿的博弈分析 [J].
杨明洪 .
云南社会科学, 2004, (06) :64-68
[5]   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 [J].
峻峰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4, (04) :132-135
[6]   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关系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J].
江孝感 ;
王伟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04) :77-84
[7]   “一退两还”中的博弈分析与制度创新 [J].
张俊飚 ;
李海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6) :58-61
[8]   退耕还林:优化政府规制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体系 [J].
廖卫东 .
金融与经济, 2003, (01) :15-16
[9]   地方政府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博弈分析 [J].
薛黎明 ;
王宁 .
财经科学, 2002, (03) :24-26
[10]   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 [J].
钱忠好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1)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