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昆仑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岳军
沈远超
林舸
谢宏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北京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化学; 构造环境; 中昆仑;
D O I
10.16539/j.ddgzyckx.1999.03.003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对研究较为薄弱的中昆仑地区不同期次花岗岩的区域分布规律、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430 ~370 Ma)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北坡,具科迪勒拉I 型花岗岩或ACG、PAG 特征,代表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盆地构造属性,加里东晚期祁漫塔格北坡至少存在洋壳的有限俯冲;华力西中期(320 Ma ±) 发育伸展型富钾低铝钙碱性花岗岩,类似加里东I 型、CPG、KCG 花岗岩特征,广布于祁漫塔格山和求勉雷克山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华力西晚期(270 ~250 Ma) 具科迪勒拉I型或ACG 特征,属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早二叠世特提斯洋的向北俯冲作用有关;印支—燕山期(220 ~160 Ma) 具A2 型或富钾低钙钙碱性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挤压向拉张转折过渡的构造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盆地沉积物示踪源区山脉隆升剥露的几种方法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林舸 .
地质科技情报, 1999, (02) :86-90
[2]   中昆仑北部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及其演化 [J].
王岳军 ;
沈远超 ;
林舸 ;
谢宏远 .
地球学报, 1999, (01) :1-9
[3]   青藏高原中北部热-应力演化及隆升作用机制 [J].
王岳军 ;
林舸 ;
范蔚茗 .
地球学报, 1998, (01) :4-11
[4]   青海可可西里大地构造基本特征 [J].
边千韬 ;
常承法 ;
郑祥身 .
地质科学 , 1997, (01) :37-46
[5]   昆仑山早古生代地质特征与演化 [J].
潘裕生 ;
周伟明 ;
许荣华 ;
王东安 ;
张玉泉 ;
谢应雯 ;
陈挺恩 ;
罗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02-307
[6]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7]   东昆仑华力西—印支期花岗岩组合及构造环境 [J].
古凤宝 ;
吴向农 ;
姜常义 .
青海地质, 1996, (01) :18-36
[8]   西昆仑山北部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的发现 [J].
许荣华,张玉泉,谢应雯,陈福坤,张巧大,赵敦敏 .
地质科学, 1994, (04) :3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