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华北盆地滑脱构造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87
作者:
王椿镛,张先康,吴庆举,祝治平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来源:
关键词:
深地震反射,CDP叠加剖面,断陷盆地,滑脱构造,脆韧过渡带,华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在华北盆地中西部的临城一巨鹿深地震反射剖面上,CDP叠加剖面在双程走时2.5-4.5s部分显示出一系列连续性好、能量强的低角度反射事件,在剖面上显示的延伸距离达40km.这些反射事件解释为滑脱断层,它自西向东倾角变缓,发育在深度为skin(剖面西端)至10km(东端)的结晶基岩中.在剖面的浅部显示出两个相似的单边断陷盆地,其主断裂以铲形归并到这一滑脱构造.上盘在伸展过程中向东滑移,拉张和重力滑动作用可能是形成这些断裂的主要原因.剖面东部的中下地壳内众多的反射事件具有叠层状的特征,并遭受强烈的变形,可能表示地幔物质上涌侵入至地壳内.岩浆侵入在地壳上部形成附加的伸展应力场,同时使下地壳增热,粘度下降,某些矿物发生脱水作用,脱出的水上移并储存于中地壳内.伸展应力场及热和水的作用促进滑脱构造的形成.邢台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表明,这一地区脆韧过渡带的深度为10-25km,滑脱面为过渡带的上界面.
引用
收藏
页码:613 / 62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