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10
作者
提汝媛 [1 ,2 ]
顾亚进 [3 ]
刘健 [1 ]
况雪源 [4 ,5 ]
王红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关键词
夏季降水; 时空变化; 模拟; 中国东部; 千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CHO-G海气耦合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部过去近1000年的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得到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的主要空间型态:华北和华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反位相,即华北和华南地区降水多(少)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少(多)。对31年滑动平均后3种空间分布型的时间系数进行Morlet小波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发现,3个地区均存在准60年的年代际振荡周期,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均存在准200年的百年际振荡周期,华南地区还存在120年和80年的变化周期。全球海温场与3个地区夏季降水31年滑动平均后的相关分析表明,在40°~70°S,170°~60°W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除该区外的南北半球(30°~60°)中高纬海域海温与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正相关、与华南地区夏季降水负相关,说明在年代际和百年际时间尺度上,中高纬海域海温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反相的主要因子之一。最后通过对太阳常数、火山活动等外强迫因子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功率谱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与百年际变化周期大都与外强迫因子的变化周期一致,说明外强迫因子,尤其是太阳常数和火山活动的变化是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和百年际振荡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4 / 11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宋元时期中国西北东部的冷暖变化 [J].
郝志新 ;
葛全胜 ;
郑景云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5) :871-879
[2]   近千年来中国区域降水模拟与重建资料的对比分析 [J].
况雪源 ;
刘健 ;
王红丽 ;
提汝媛 ;
王苏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2) :159-171
[3]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检测 [J].
姜大膀 ;
梁潇云 .
第四纪研究, 2008, (03) :491-501
[4]   1736-200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英文) [J].
郝志新 ;
郑景云 ;
葛全胜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8, (01) :17-25
[5]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7, (06) :946-958
[6]   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变化空间结构的研究 [J].
濮冰 ;
王绍武 ;
朱锦红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620-629
[7]   以树轮宽度重建九寨沟1750年以来冬半年平均最低温度 [J].
宋慧明 ;
刘禹 ;
倪万眉 ;
蔡秋芳 ;
孙军艳 ;
葛文斌 ;
萧维扬 .
第四纪研究, 2007, (04) :486-491
[8]   英国CRU高分辨率格点资料揭示的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 [J].
闻新宇 ;
王绍武 ;
朱锦红 ;
David VINER .
大气科学 , 2006, (05) :894-904
[9]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成因 [J].
黄荣辉 ;
陈际龙 ;
黄刚 ;
张启龙 .
大气科学 , 2006, (04) :545-560
[10]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位置的变化 [J].
王绍武 ;
黄建斌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3) :117-12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