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

被引:71
作者
宋美琴 [1 ]
郑勇 [2 ]
葛粲 [2 ,3 ]
李斌 [1 ]
机构
[1] 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省地震局
[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山西地震带; 重新定位; 地震构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山西1981—2001年模拟观测台网和2002—2008年间数字地震台网的震相数据,采用绝对定位方法和双差相对地震定位方法对山西及其周边地区中小地震进行了精确重新定位.结果表明:(1)重新精确定位后,震中水平误差≤5km的地震由原来65.8%提高到86.2%;7498次原始无震源深度的地震取得了深度结果.(2)精确定位后震中分布格局与原始结果相比变化不大,绝大多数地震集中在中部断陷盆地带内,两侧隆起区则相对较少,与山西地质构造的区域性和成带性相吻合;震源深度北浅南深,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加深的特点.(3)重定位结果可以大致勾勒出各构造盆地发震层下界,较清晰地分辨出断陷盆地、盆间隆起的位置.(4)地震深度分布与盆山构造形态有较好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3 / 52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Source mechanism of strong aftershocks ( M s ?5.6) of the 2008/05/12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the implication for seismotectonics[J] . Yong Zheng,HongSheng Ma,Jian Lü,SiDao Ni,YingChun Li,ShengJi Wei.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9 (6)
[12]  
Focal depths for moderate-sized aftershocks of the Wenchuan M S8.0 earthquake and their implications[J] . RuiQing Zhang,QingJu Wu,YongHua Li,ZhiFeng Ding,RongSheng Ze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8 (12)
[13]   Cenozoic extensional stress evolution in North China [J].
Zhang, YQ ;
Ma, YS ;
Yang, N ;
Shi, W ;
Dong, SW .
JOURNAL OF GEODYNAMICS, 2003, 36 (05) :591-613
[14]  
Extension in the graben systems around the Ordos (China),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xtrusion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with respect to Gobi-Mongolia[J] . Yue Qiao Zhang,Jacques Louis Mercier,Pierre Vergély.Tectonophysics . 1998 (1)
[15]  
山西裂谷系的新构造活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 徐锡伟,邓起东,马杏垣. 大陆构造和成矿作用讨论会论文选集 . 1992
[16]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J].
张国民 ;
李丽 .
地震地质, 2003, (01) :1-10
[17]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高景春 ;
啜永清 ;
段跃荣 ;
张彦清 ;
李雪英 ;
焦成丽 ;
米雪梅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02) :10-15
[18]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19]   1989年10月和1991年3月大同地震的活动断裂 [J].
王培德 ;
S·克劳茨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0, (06) :19-26
[20]   华北文安—蔚县—察哈尔右翼中旗剖面S波资料的地质解释 [J].
刘宝峰 ;
张先康 ;
张成科 ;
宋松岩 ;
周雪松 .
地震地质, 2000, (01) :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