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的组合效应分析

被引:10
作者
朱吉祥
张礼中
周小元
王乾
霍志斌
梁国玲
王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组合效应; GIS; 滑坡; 青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复杂,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思路是建立以方法本身为基础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思路会引起与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自身的"不兼容"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模式来减小这种"不兼容"性。通过分析现有评价方法的适宜性,针对其不同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进行组合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扬长避短原则、互扬互抑原则、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原则、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原则。以青川县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对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分别与AHP法和信息熵进行组合评价,其结果的精度要高于单独模糊综合评判法,但由于历史监测数据不充分,使得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综合评判与AHP的组合评价法的精度要高于基本监测数据的模糊综合评判和信息熵的组合评价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模糊优选神经网络模型在泥石流平均流速预测中应用研究 [J].
柴春岭 ;
陈守煜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06) :887-891
[2]   基于遗传算法和模糊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评价 [J].
薛新华 ;
张我华 ;
刘红军 .
岩土力学, 2007, (12) :2643-2648
[3]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 :433-454
[4]   基于自适应神经元模糊推理系统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J].
郭瑞清 ;
木合塔尔扎日 ;
刘新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S1) :2785-2789
[5]   滑坡的易滑度分区及其概率预报模式 [J].
陈剑 ;
杨志法 ;
刘衡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3) :2392-2396
[6]   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J].
黄润秋 ;
向喜琼 ;
巨能攀 .
地质通报, 2004, (11) :1078-1082
[7]   基于经验的边坡稳定性灰色系统分析与评价 [J].
陈新民 ;
罗国煜 .
岩土工程学报, 1999, (05) :638-641
[8]  
Integrating physical and empirical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odels using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J] . Jason N. Goetz,Richard H. Guthrie,Alexander Brenning.Geomorphology . 2011 (3)
[9]   An optimized solution of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analysis of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using fuzzy sets and Kalman filter [J].
Gorsevski, Pece V. ;
Jankowski, Piotr .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10, 36 (08) :1005-1020
[10]   A GIS-based neuro-fuzzy procedure for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data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J].
Vahidnia, Mohammad H. ;
Alesheikh, Ali A. ;
Alimohammadi, Abbas ;
Hosseinali, Farhad .
COMPUTERS & GEOSCIENCES, 2010, 36 (09) :11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