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二叠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古地理分布

被引:26
作者
范嘉松
吴亚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礁; 二叠纪; 造礁生物; 礁类型; 基本特征;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P534.46 [二叠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世界上早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泛大陆的西北陆棚、乌拉尔山脉的西侧、美国的二叠盆地等地,并集中分布于前两个地区。其早期,以Palaeoaplysina礁或Palaeoaplysina和叶状藻礁占优势,而至晚期则形成以Shamovella(Tubiphytes)和苔藓虫为骨架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仅发现于北美格拉斯山脉、帕米尔和我国的阿尔格山等地。茅口期的礁是世界上最发育的生物礁之一,北美瓜德罗普山脉的二叠纪礁已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礁,其相带分异之清晰堪称为世界之最。北非突尼斯的礁也是研究程度较高的礁之一。中二叠世的礁以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的大量出现为特征,古石孔藻、Shamovella和笛苔藓虫是常见的包覆生物。晚二叠世生物礁分布于欧洲镁灰岩统盆地、特提斯海西缘和最北缘的陆棚以及特提斯海域内的一些地体。我国晚二叠世礁十分发育,成为世界二叠纪礁的一个亮点。礁内的造架生物以珊瑚海绵为主,包括房室海绵和纤维海绵,古石孔藻和Shamovella(Tubiphytes)作为常见的包覆联结生物。
引用
收藏
页码:287 / 30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东昆仑阿尔格山二叠纪生物礁的特征及其古地理古气候的意义 [J].
范嘉松 ;
田树刚 ;
吴亚生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29-338
[2]   川东二叠纪生物礁的再认识 [J].
范嘉松 ;
吴亚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1) :12-18
[3]   东昆仑西段早-中二叠世生物礁相地层层序 [J].
田树刚 ;
王增吉 .
地球学报, 2001, (03) :243-248
[4]   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 [J].
王一刚 ;
文应初 ;
张帆 ;
杨雨 ;
张静 .
天然气工业, 1998, (06) :25-30+7-8
[5]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海绵礁与珊瑚礁的古生态研究 [J].
王永标 ;
徐桂荣 ;
林启祥 .
地球科学, 1997, (02) :21-24
[6]   湘南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基本特征 [J].
李学杰 ;
陈林洲 ;
罗新民 .
地质科学, 1993, (04) :317-326+407
[7]   无锡嵩山长兴期海绵生物礁的发现及其意义 [J].
王恕一 ;
朱宏发 ;
陈亚中 ;
施伟军 .
地层学杂志, 1990, (04) :308-310+328
[8]   广西来宾吴家坪组生物岩礁 [J].
杨万容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7, (04) :424-428+473
[9]   云南广南早二叠世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造架生物——串管海绵化石 [J].
范嘉松 ;
张维 ;
齐敬文 ;
王炯章 .
地质科学, 1987, (01) :50-60+98
[10]   四川开县红花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找气意义 [J].
李书舜 ;
刘大成 ;
谷顺华 .
天然气工业, 1985, (02) :2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