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成因关系初探

被引:15
作者
张景廉 [1 ]
杜乐天 [2 ]
张虎权 [1 ]
石兰亭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中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地震; 成因; 震源; 中地壳低速高导层; 壳幔韧性剪切带; 地球排气作用; 汶川大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留下诸多困惑:大地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大地震能否避免?本文根据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表明:松潘—甘孜褶皱带的茂县(1933年)、松潘—平武(1976年)、汶川(2008年)大地震震源深度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深度大体一致,可能成因上相关。历史上一些大地震如银川地震、海原地震、渭南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等也均与中地壳低速、高导层有关,这一切均可能与地球排气作用有关。而通过地震、森林大火、油气资源的一体化勘查,可查明地震可能发生的区域。通过油气的勘查、开发、排放,可有效减少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大陆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系统 [J].
蔡学林 ;
曹家敏 ;
朱介寿 ;
程先琼 .
地学前缘, 2008, (03) :36-54
[2]   大陆下地壳流动:渠流还是层流? [J].
李德威 .
地学前缘, 2008, (03) :130-139
[3]   龙门山后山震旦系—古生界变形变质作用:松潘-甘孜造山带中生代伸展垮塌下的中地壳韧性流壳层 [J].
颜丹平 ;
刘鹤 ;
魏国庆 ;
周美夫 ;
董铁柱 ;
张维宸 ;
金哲龙 .
地学前缘, 2008, (03) :186-198
[4]   汝箕沟煤矿的热液活动与煤炭成因 [J].
张虎权 ;
张景廉 ;
卫平生 ;
陈启林 ;
吴五同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2) :155-158
[5]   中国大陆及邻区岩石圈地壳三维结构与动力学型式 [J].
蔡学林 ;
朱介寿 ;
曹家敏 ;
程先琼 .
中国地质, 2007, (04) :543-557
[6]   对2006年川渝特大旱灾成因的新看法 [J].
郭增建 ;
郭安红 .
西北地震学报, 2007, (02) :200-200
[7]   地球自由振荡与全球气温变化 [J].
郭增建 .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04) :354-354
[8]   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J].
李碧宁 ;
焦养泉 ;
张景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6) :655-659
[9]   试解“中国地质百慕大”之谜 [J].
罗志立 ;
姚军辉 ;
孙玮 ;
赵锡奎 ;
刘树根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1-4+14
[10]   巨形大震与全球变化 [J].
郭增建 ;
秦保燕 ;
韩延本 ;
郭安宁 .
科技导报, 2005, (10)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