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松潘-甘孜褶皱带的深部地壳构造特征及油气前景
被引:13
作者:

李碧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焦养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张景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地质大学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
来源:
关键词:
四川;
甘孜;
地幔;
低速带;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一直是地球科学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近年来,石油地质学家也对它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根据地震测深、重、磁、电等的探查,发现该褶皱带深部有一低速高导层,而对大火成岩省-峨眉玄武岩喷溢-地幔柱的认识深化均表明,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是可望获得油气勘探突破的靶区,重要的是断裂构造、圈闭、储集层的耦合与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试解“中国地质百慕大”之谜[J].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1) : 1 - 4+14罗志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姚军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锡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 [2] 辽宁义县-北票盆地深部地壳构造及油气远景——兼论珍稀动物产生与大面积物种死亡之谜[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 (04) : 445 - 449张景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
- [3] 大火成岩省研究新进展[J]. 高校地质学报, 2005, (01) : 1 - 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金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4] 四川黑水-台湾花莲断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 441 - 45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介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曹家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袁学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5]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苦橄岩与其共生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区的约束[J]. 地质学报, 2004, (02) : 171 - 180张招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王福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郝艳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JohnJ.Mahone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6] “峨眉地裂运动”对扬子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的离散作用及其地学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 1 - 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雍自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论中地壳及其地质意义[J].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 90 - 94张景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于均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
- [9] 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幔柱资源系统[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3, (04) : 287 - 29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常向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 432 - 438刘树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乐光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鸿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