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凝血分子标记物变化与血瘀证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邓常青
江劲波
机构
[1] 湖南中医学院 !湖南长沙
[2]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瘀证;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D-二聚体; Vonwillebrand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目的 探讨部分凝血分子标记物与脑梗塞血瘀证病理及辨证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塞患者辨证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观察其血浆 G M P 140、 D 二聚体和 V W 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血浆 G M P 140均显著升高( P< 0.01),而血瘀证组 G M P 140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01)。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 D 二聚体均显著升高( P< 0.01),而血瘀证组 D 二聚体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01)。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 vw F 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01),而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凝血亢进为脑梗塞的病理变化之一,也是脑梗塞血瘀证的微观病理基础之一,而血浆 G M P 140和 D 二聚体含量检测对于脑梗塞血瘀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某些分子标记物检测在血栓前状态及血栓病临床中的意义 [J].
宋善俊 ;
王鸿利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1995, (04) :185-188
[2]  
血小板表面及血浆内α-颗粒膜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J]. 吴国新,李建勇,李佩霞,阮长耿.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2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