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额尔齐斯金矿带的成矿作用及其与中亚型造山作用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陈华勇
陈衍景
刘玉琳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2] 长春科技大学变质动力学实验室,长春130061,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关键词
额尔齐斯金矿带; 晚石炭-早二叠世;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额尔齐斯金矿带在泥盆纪-早石炭世处于沟弧盆体系之喀拉通克岩浆弧与克兰弧后盆地的交界处,前人因此套用活动大陆边缘的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和解释额尔齐斯构造带的金矿形成与分布.但是,大量同位素测年和地质研究均表明成矿事件明显晚于洋壳俯冲体制,而发生于晚石炭-早二叠世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尤其是挤压-伸展转变期.通过分析典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构造背景、矿床地质、成矿流体性质和成矿物质来源等,确证它们与碰撞造山体制的矿床特征一致,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矿区南侧地层或地体,因此运用碰撞造山成矿模式重新解释了金矿带的形成,指出了找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西北地区中亚型造山—成矿作用的研究意义和进展附视频 [J].
陈衍景 .
高校地质学报, 2000, (01) :17-22
[2]   碰撞造山过程内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J].
陈衍景 ;
陈华勇 ;
刘玉琳 ;
郭光军 ;
赖勇 ;
秦善 ;
黄宝玲 ;
张增杰 ;
隋颖慧 ;
李超 ;
李震 ;
李萍 ;
李欣 ;
王海华 ;
朱梅湘 ;
高秀丽 ;
魏倚英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6) :1681-1689
[3]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8, (S1) :112-121
[4]   华北克拉通花岗绿岩地体中中生代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J].
陈衍景 ;
郭光军 ;
李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35-40
[5]   新疆阿尔泰原生金矿基本特征及区域成矿模式 [J].
芮行健 ;
朱韶华 ;
刘抗娟 .
地质论评, 1993, (02) :138-148
[6]  
中国东部金矿地质学及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胡受奚等主编, 1998
[7]  
新疆北部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年代学[M]. 地质出版社 , 李华芹等著, 1998
[8]  
新疆北部地质演化及成岩成矿规律[M]. 科学出版社 , 胡霭琴等著, 1997
[9]   PERSPECTIVES ON GENETIC MODELS FOR LODE GOLD DEPOSITS [J].
KERRICH, R .
MINERALIUM DEPOSITA, 1993, 28 (06) :36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