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化、物化与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

被引:4
作者
刘召峰
机构
[1]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马克思; 物化; 物象化; 拜物教性质; 拜物教观念; 错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朗氏德汉双解大词典.[M].叶本度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唯物史观的原像.[M].(日) 广松涉;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4]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季广茂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8,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4,
[7]  
资本论.[M].马克思 著;郭大力;王亚南 译.人民出版社.1963,
[8]   “物象化”“物化”还是“对象化”?——从思想史和马克思文本出发的理论选择 [J].
周嘉昕 .
哲学研究, 2014, (12) :10-15+123
[10]   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 [J].
吴琼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4, (03) :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