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行为无因性:逻辑的必然还是价值的衡量

被引:9
作者
吴一鸣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物权行为; 无因性; 善意取得; 交易安全;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09.04.004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物权行为的客观性是法律行为理论在物权法领域延伸的必然结论,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并不与之存在逻辑上的必然关系。从意思自治原则出发,并不能得出物权行为必然无因的结论。无因与否,完全是立法者基于价值衡量所作的判断。无因性并非物权行为的天然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物权与债权的二元划分对民法内在与外在体系的影响 [J].
李永军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62-73
[2]   意思表示错误的理论与制度渊源 [J].
唐晓晴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8, (02) :27-40
[5]   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 [J].
柳经纬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5) :21-27
[6]   从抽象的所有权变动到处分行为 [J].
朱岩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4) :120-128
[7]   私法体系中的债权物权区分说——萨维尼的理论贡献 [J].
金可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139-151+208
[8]   交付的法律性质——兼论原因理论的发展 [J].
刘家安 .
法学研究, 2004, (01) :39-48
[9]   再谈物权行为理论 [J].
孙宪忠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5) :125-135+207
[10]   交易立法的分离原则与物权行为——谈交付行为的法律性质 [J].
刘文涛 ;
邢军 .
政法论坛, 2000, (06)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