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主要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叶艳婷 [1 ,2 ]
胡胜华 [1 ]
王燕燕 [1 ,2 ]
吴振斌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东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相关分析;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23.017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了解东湖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为今后东湖的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2010年对武汉东湖4个主要子湖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每月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23种(绿藻58种,硅藻26种,蓝藻16种,裸藻14种,其他9种),4个子湖中蓝藻、绿藻和硅藻的数量之和占总数量的98%以上,为东湖的优势藻门;东湖不同子湖的Shannon-W iener多样性指数均在1~3,属中污水质,湖泊水质为牛巢湖>汤菱湖>郭郑湖>后湖;CCA排序分析表明东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硝态氮和氨氮的影响,说明东湖是一个氮营养盐限制型湖泊;对比郭郑湖2010年与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和理化指标,发现水体中硝态氮、氨氮含量和蓝绿藻的现存量都有显著提高。[结论]近年来,东湖从磷限制转变为氮限制型湖泊,富营养化正在日益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14213 / 142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Development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a pit-lake in relation to water quality changes [J].
Kalin, M ;
Cao, Y ;
Smith, M ;
Olaveson, MM .
WATER RESEARCH, 2001, 35 (13) :3215-3225
[2]   淀山湖浮游植物营养限制因子的研究 [J].
吴雪峰 ;
程曦 ;
李小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3) :292-298
[3]   框式复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刘娅琴 ;
邹国燕 ;
宋祥甫 ;
付子轼 ;
潘琦 ;
刘福兴 ;
范洁群 .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01) :196-203
[4]   东湖“赤潮”的成因分析及发展趋势 [J].
秦祖殿 ;
范天瑜 ;
吴青文 ;
周新萌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7) :93-95
[5]   水果湖湾蓝藻水华的形成及其对东湖影响的评价 [J].
余博识 ;
吴忠兴 ;
朱梦灵 ;
吴幸强 ;
彭欣 ;
覃家理 ;
李仁辉 .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02) :286-289
[6]   武汉东湖甲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汤宏波 ;
胡圣 ;
胡征宇 ;
况琪军 ;
刘国祥 .
湖泊科学, 2007, (06) :632-636
[7]   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J].
陈纪新 ;
黄邦钦 ;
刘媛 ;
曹振锐 ;
洪华生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7) :738-746
[8]   湖泊富营养化的藻类生物学评价与治理研究进展 [J].
况琪军 ;
马沛明 ;
胡征宇 ;
周广杰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5, (02) :87-91
[9]   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雷安平 ;
施之新 ;
魏印心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3, (02) :179-184
[10]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