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方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被引:14
作者
陈绍方
机构
[1] 暨南大学法学院广州
关键词
乡村; 保甲; 族权; 绅权; 封建教化;
D O I
10.16392/j.cnki.14-1057/c.2006.03.017
中图分类号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乡村社会是清代国家的基础。封建国家两个最主要的追求:赋税和安宁,都落实在乡村。清代乡村的治理主要依靠这样几种权力和权威:以保甲制为载体的官权、基于血缘关系的族权、以对乡村知识的垄断而形成的绅权和源于皇权的封建教化权。在上述诸权的合治下,民生低下,民权被严重压抑以至于基本不存在。这一切构成了清代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