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及应用

被引:18
作者
高阳
高甲荣
陈子珊
刘瑛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河溪近自然评价; 河溪生态系统; 层次分析法; 河溪自然性综合评分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882.8 [各地方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04 ;
摘要
河溪近自然治理从河溪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地貌特征和水体特征3个方面入手,针对我国特殊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床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再根据评价结果将河溪生态系统健康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北京市怀柔区的典型河溪——怀九河进行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发现其处于河溪受到微小的人类活动的侵扰阶段,需要利用河溪近自然治理加以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包头市城市绿地现状评价 [J].
韩轶 ;
李吉跃 ;
高润宏 ;
胡涌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1) :64-69
[2]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J].
马金珠 ;
安新平 ;
赵华 .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4, (01) :1-5
[3]   层次分析法在确定蓄滞洪区启用次序中的应用 [J].
郑明平 ;
方国华 ;
熊福顶 .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4, (01) :47-49+52
[4]   河流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J].
蔡庆华 ;
唐涛 ;
刘建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9) :1573-1577
[5]   河溪近自然治理的基本模式与应用界限 [J].
高甲荣 ;
肖斌 ;
牛健植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6) :84-87+91
[6]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 [J].
唐涛 ;
蔡庆华 ;
刘建康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91-1194
[7]   生态—生物方法水体修复技术 [J].
董哲仁 ;
刘蒨 ;
曾向辉 .
中国水利, 2002, (03) :8-10+5
[8]   溪流粗木质残体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J].
邓红兵 ;
肖宝英 ;
代力民 ;
王庆礼 ;
王绍先 .
生态学报, 2002, (01) :87-93
[9]   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 [J].
邓红兵 ;
王青春 ;
王庆礼 ;
吴文春 ;
邵国凡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51-954
[10]  
Assessment of the biological health of the Brantas River, East Java, Indonesia using the Australian River Assessment System (AUSRIVAS) methodology[J] . Sri Sudaryanti,Yulinah Trihadiningrum,Barry T Hart,Peter E. Davies,Chris Humphrey,Richard Norris,Justen Simpson,Lisa Thurtell. &nbspAquatic Ecology . 200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