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被引:42
作者
刘树根 [1 ]
杨荣军 [2 ]
吴熙纯 [1 ]
孙玮 [1 ]
陈杨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马鞍塘组; 海相沉积转换; 生物礁; 油气勘探;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在时间上从卡尼期开始到结束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碎屑注入过程,在空间上经历了从北向南的扩展过程。揭示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形成与崛起具有从北到南的递进过程,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这个转变过程是四川叠合盆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点,它约束了马鞍塘组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和生物礁发育序列。近川中地区地腹中可能有马鞍塘组高能礁体发育,值得油气勘探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556 / 56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山转换耦合[M]. 地质出版社 , 许效松等著, 1997
[12]  
Carnian (upper triassic) sponge mounds of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Basin, China: Stratigraphy, facies and paleoecology[J] . Wu Xichun.Facies . 1989 (1)
[13]   CLASSIFI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ALGAL STROMATOLITES [J].
LOGAN, BW ;
REZAK, R ;
GINSBURG, RN .
JOURNAL OF GEOLOGY, 1964, 72 (01) :68-&
[14]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地质出版社 . 1991
[15]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早期地层及其沉积环境 [J].
邓康龄 ;
何鲤 ;
秦大有 ;
何志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2, (03) :204-210
[16]   川西北上三迭统下部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及其与藻和其它生物群的关系 [J].
王正瑛 ;
孙玉娴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1, (03) :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