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证-药效-药性”观念及“药性本质多元”假说探讨中药药性本质

被引:40
作者
王普霞 [1 ]
周春祥 [2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2]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中药药性; 研究现状; 思路; 药性本质; 多元;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2006.06.002
中图分类号
R28 [中药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在回顾当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得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针对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了“药性本质多源”假说及“证-药效-药性”研究新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4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在方剂靶向疗效中的作用 [J].
杨大坚 .
中医药学刊, 2005, (09) :1708-1709
[2]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 [J].
盛良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1) :2804-2806
[3]   中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J].
任德权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 (03) :135-140
[4]   论中药四气五味的科学性 [J].
常学辉 ;
张华军 .
内蒙古中医药, 2000, (S1) :72-72
[5]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述评 [J].
贲长恩 ;
郭顺根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02) :3-8
[6]   单味药性五味与归经关系分析 [J].
李信民,杨晓峰,王花娥 .
中国中药杂志, 1995, (11) :694-695+705
[7]   天麻、桔梗、元胡归经的实验研究 [J].
王树荣,翟继伟,盖英臣,郑群,孙明江 .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5, (01) :44-46
[8]   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 [J].
王树荣 ;
孙冰 ;
丁国明 .
中国中药杂志, 1994, (08) :500-502+512
[9]   中药药理和归经关系的统计分析 [J].
李仪奎 ;
徐莲英 ;
马建平 .
中药通报, 1988, (07) :48-51+64
[10]   从微量元素及其配位化合物对组织器官的富集、亲合探讨“归经”实质 [J].
柴立 .
微量元素, 1984, (01)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