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鲕粒灰岩储集层溶解动力学特征

被引:20
作者
王炜 [1 ,2 ]
黄康俊 [2 ,3 ]
鲍征宇 [2 ,3 ]
钱一雄 [4 ]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鲕粒灰岩; 溶解动力学; 白云石化; 溶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溶解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四川盆地东北部鲕粒灰岩储集层中孔-洞-缝等油气储集空间的发育、演化规律。不同温度和CO2分压(pCO2)条件下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实验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温度为50℃、pCO2由1 MPa升高至4 MPa时,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增大,并且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大于白云石化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pCO2为3 MPa、温度由25℃升高至150℃,鲕粒灰岩溶蚀呈弱—强—弱的变化趋势,最大溶蚀速率在100℃左右,但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溶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高于非白云石化鲕粒灰岩的溶解速率。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除原生构造裂隙外,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比非白云石化鲕粒灰岩更容易形成粒间孔、粒内孔等微观孔隙,说明溶蚀作用不是深埋环境下鲕滩优质储集层形成的单一控制因素,白云石化和溶蚀的共同作用更利于形成优质储集层。图6表3参27
引用
收藏
页码:495 / 5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J].
邹才能 ;
张光亚 ;
陶士振 ;
胡素云 ;
李小地 ;
李建忠 ;
董大忠 ;
朱如凯 ;
袁选俊 ;
侯连华 ;
瞿辉 ;
赵霞 ;
贾进华 ;
高晓辉 ;
郭秋麟 ;
王岚 ;
李新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29-145
[2]   鲕粒灰岩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和微观形貌的发育演化 [J].
张天付 ;
鲍征宇 ;
马明 ;
夏文臣 ;
张宁 .
沉积学报, 2009, 27 (06) :1033-1042
[3]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J].
刘昭茜 ;
梅廉夫 ;
郭彤楼 ;
凡元芳 ;
汤济广 ;
沈传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5) :552-561
[4]   埋藏成岩环境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J].
蒋小琼 ;
王恕一 ;
范明 ;
张建勇 ;
管宏林 ;
鲍云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 (06) :643-646
[5]  
Burial Dissolution of Ordovician Granule Limestone in the Tahe Oilfield of the Tarim Basin,NW China,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LIU Chunyan~(1,2),LIN Changsong~(1,2),WANG Yi~2 and WU Maobing~2 1 Institute of Ener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 2 Institute of Oil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Sinopec,Beijing 100083.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8(03)
[6]   TSR产物对碳酸盐岩储层是否具有改良作用——实验地质学的依据 [J].
张建勇 ;
刘文汇 ;
范明 ;
蒋小琼 ;
马凤良 ;
卿颖 .
海相油气地质, 2008, (02) :57-61
[7]   不同温度条件下CO2水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 [J].
范明 ;
蒋小琼 ;
刘伟新 ;
张建勇 ;
陈红宇 .
沉积学报, 2007, (06) :825-830
[8]   硫化氢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作用的模拟实验证据——以川东飞仙关组为例 [J].
马永生 ;
郭彤楼 ;
朱光有 ;
蔡勋育 ;
谢增业 .
科学通报, 2007, (S1) :136-141
[9]   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溶解动力学实验研究 [J].
崔振昂 ;
鲍征宇 ;
张天付 ;
董志诚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7, (03) :204-207
[10]   TSR对深部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四川盆地深部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方式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周国源 .
岩石学报, 2006, (08) :2182-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