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水稻抛栽秧苗立苗中的形态与生理变化
被引:14
作者:

郭保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陈厚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张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魏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张洪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戴其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霍中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许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邢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管文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黄幸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杨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抛秧;
立苗;
形态;
生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起身立苗是抛秧稻特有的一个基本过程,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及时起身立苗,无疑是决定抛秧稻成败的关键和应用的前提。以南粳44为试验材料,设置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无土手栽苗等不同模拟苗姿,较系统地研究立苗期间的形态、生理变化。结果表明,①非直立苗起立期间分蘖节弯曲,秧苗基部下侧具有伸长功能的细胞生长快于上侧细胞,分蘖节下部发生大量新根,扎入土中,成为秧苗直立的支点。②带土倾斜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的立苗时间分别是4d、8d和12d。③立苗过程中,带土直立苗和带土倾斜苗的发根优势明显、根系活力强,至第4天根量显著大于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④无土秧苗活棵期间植株含水率比立苗初期下降快,后逐渐上升,10d后接近带土秧苗。⑤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抛后叶绿素含量高于无土手栽苗,无土平躺苗叶绿素含量低于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和无土手栽苗没有多大差异,所有处理秧苗除无土平躺苗外10d后叶绿素含量逐渐恢复正常。⑥栽后2d所有处理秧苗的根系、地上部的可溶性总糖在活棵立苗中被消耗,抛后4d无土秧苗地上部可溶性总糖开始增加,带土直立苗与带土倾斜苗活棵立苗快,栽后糖分消耗多。⑦立苗期间,各种苗姿植株地上、地下部的N、P、K积累量都增加,平均增速以带土秧苗大于无土秧苗,直立苗大于平躺苗。⑧各苗姿秧苗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是带土直立苗>带土倾斜苗>无土手栽苗>带土平躺苗>无土平躺苗。由此说明,带土秧苗比非带土秧苗立苗活棵立苗早,直立苗比非直立苗活棵早。因此,生产上抛秧稻要选择带土秧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减少平躺苗比例,提高抛秧稻群体起点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715 / 17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J].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作物学报,
2009, 35 (05)
:930-939

吴建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庆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2]
金优253免耕抛栽秧苗的根系生长与立苗特性
[J].
江立庚
;
李如平
;
韦善清
;
张平刚
;
徐世宏
;
郎宁
;
董登峰
;
陈念平
;
陆福勇
;
秦华东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5, (01)
:30-34

江立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李如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韦善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平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徐世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郎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董登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陈念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陆福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秦华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省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3]
水稻壮秧营养剂增产机理研究
[J].
王奎武
;
罗喜安
;
黄见良
;
邹应斌
;
石纪成
.
杂交水稻,
2002, (02)
:41-43

王奎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罗喜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黄见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邹应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石纪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
[4]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Ⅲ.秧苗地面水平向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J].
戴其根
;
许轲
;
张洪程
;
苏宝林
;
霍中洋
;
周家麟
.
作物学报,
2001, (06)
:802-810

戴其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北京,江苏扬州,江苏苏州

许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北京,江苏扬州,江苏苏州

张洪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北京,江苏扬州,江苏苏州

苏宝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北京,江苏扬州,江苏苏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家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江苏扬州,江苏扬州,北京,江苏扬州,江苏苏州
[5]
壮秧剂在水稻抛秧塑盘旱育秧中的应用
[J].
陈厚存
;
宗式华
;
周福余
;
谈兴民
;
朱美萍
.
上海农业科技,
2001, (05)
:13-15

陈厚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

宗式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

周福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

谈兴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

朱美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农业局
[6]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Ⅱ.秧苗田间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
[J].
戴其根
;
霍中洋
;
张洪程
;
苏宝林
;
许轲
;
邱枫
.
作物学报,
2001, (05)
:600-611

戴其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苏宝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许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邱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7]
对抛秧稻作再认识再创新,加快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抛秧稻作科学技术体系
[J].
张洪程
.
中国稻米,
2001, (03)
:12-13

张洪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
[8]
抛秧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生理机制 Ⅰ.活棵立苗及其生态生理特点
[J].
戴其根
;
张洪程
;
苏宝林
;
邱枫
;
霍中洋
;
许轲
.
作物学报,
2001, (03)
:278-285

戴其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张洪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苏宝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邱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许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
[9]
水稻旱育抛秧立苗技术途径
[J].
张洪熙
;
徐卯林
;
黄年生
;
刘晓静
;
戴正元
;
赵步洪
;
李爱宏
;
郭勋斌
.
江苏农业学报,
2000, (04)
:197-203

张洪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徐卯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黄年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刘晓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戴正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赵步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李爱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郭勋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扬州
[10]
水稻塑盘育秧抛栽立苗技术
[J].
徐世宏
.
耕作与栽培,
2000, (05)
:21-40

徐世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