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孔裂隙及渗透性特征

被引:38
作者
汪吉林 [1 ,2 ]
刘桂建 [3 ]
王维忠 [4 ]
张善进 [1 ]
袁雷雷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4]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页岩; 孔裂隙; 渗透率; 龙马溪组;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05.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集了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样品,开展了页岩孔-裂隙结构的测试,分析了孔-裂隙结构特征,根据孔-裂隙相对发育优势程度,将页岩孔-裂隙结构分为孔隙优势发育型、裂隙优势发育型和孔-裂隙均等发育型等3种类型。在不同轴压、围压和气体压力梯度下,对页岩试样进行了三轴应力条件下的CH4渗流实验,计算并分析了有效应力、气体滑脱效应等因素对页岩绝对渗透率K0的影响。揭示出在较低压力梯度下的K0与应力差近似呈负指数相关关系,K0与压力梯度之间亦呈负指数相关关系,K0在压力梯度00.2 MPa阶段衰减最显著。认为有效应力增大导致页岩微裂隙趋于闭合,渗透率降低;在压力梯度增大的过程中,基质收缩逆效应与滑脱效应并存,但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贡献小于基质收缩逆效应;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页岩渗透率存在差异;页岩渗透率自身也具有非均一性,与微裂隙的发育差异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72 / 7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J].
汪吉林 ;
秦勇 ;
傅雪海 .
煤炭学报, 2012, 37 (08) :1348-1353
[2]   渝东南渝页1井页岩气吸附能力及其主控因素 [J].
武景淑 ;
于炳松 ;
李玉喜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4) :40-48
[3]   川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 [J].
王玉满 ;
董大忠 ;
李建忠 ;
王社教 ;
李新景 ;
王黎 ;
程克明 ;
黄金亮 .
石油学报, 2012, 33 (04) :551-561
[4]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438-444
[5]   页岩气储层渗透性测试方法对比分析 [J].
李智锋 ;
李治平 ;
王杨 ;
姜宝益 ;
宋兆杰 .
断块油气田, 2011, 18 (06) :761-764
[6]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775-782
[7]   页岩气形成条件及成藏影响因素研究 [J].
王祥 ;
刘玉华 ;
张敏 ;
胡素云 ;
刘红俊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2) :350-356
[8]   页岩渗透率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J].
M.E.Best ;
徐焱东 .
石油物探译丛, 1995, (04) :34-40
[9]  
气体动力学[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王保国,刘淑艳,黄伟光编著, 2005
[10]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汪泽成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