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体系研究——以滇西北边境山区为例

被引:9
作者
冯朝睿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多中心协同; 反贫困治理;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6.04.005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是中华民族实现小康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扶贫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创新。在对传统的反贫困治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挖掘传统扶贫治理模式"家长式"、"政府独揽"及"责任独担"的"单中心"政府包办模式的弊病,本文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分析工具,结合滇西边境山区扶贫治理现状,提出构建以地方政府为扶贫开发主体,非营利组织、国际和本土扶贫NGO、社会组织、个人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共同协作的多中心协同反贫困治理体系及实施的对策与建议。该体系的提出有助于丰富我国本土反贫困治理理论,拓宽政府反贫困治理模式的视野,以加速实现特困地区的脱贫。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J].
杨志军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16-24+127
[2]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的多维测量及政策意涵——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J].
陈琦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9 (03) :58-63
[4]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J].
肖映胜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2 (06) :57-61
[5]   非营利组织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选择 [J].
张洪武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5) :30-34
[6]   “退人还山”:扶贫战略的新发展 [J].
康晓光 ;
彭香忠 ;
伍双燕 .
中国民族, 2006, (01) :59-60
[7]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J].
沈红 .
社会学研究, 2000, (02) :91-103
[8]   贫困与反贫困——定义、度量与目标 [J].
屈锡华 ;
左齐 .
社会学研究, 1997, (03) :106-117
[9]  
特殊类型贫困地区多维贫困测量与干预[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曹洪民, 2011
[10]  
贫困与饥荒[M]. 商务印书馆 , (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