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收集自全国各地的豌豆、菜豆、绿豆、豇豆、小豆和蚕豆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分析,发现在这六种食用豆中,普遍含有亚油酸、软脂酸、亚麻酸、油酸、硬脂酸和花生酸,除花生酸在六种食用豆中的相对含量很低没有差异性外(P>0.05),脂肪酸的组成存在种的差异性(P<0.01),并且多烯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硬脂酸F=14.980,花生酸F=2.271,油酸F=36.325,亚油酸F=87.568,亚麻酸F=101.090。在所分析六种食用豆中,除花生酸(F=2.271,P>0.05)外,其它脂肪酸的相对含量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来说,不同的食用豆具有各不相同的脂肪酸组成,似乎受各自基因的控制;而花生酸的相对含量在种间却无差异性,似乎受着食用豆共同基因的控制。2.2同种食用豆总脂肪酸组成的不平衡性对同种食用豆的总脂肪酸组成作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碗豆F=285.350,菜豆F=67.007,绿豆F=416.200,豇豆F=123.548,小豆F=1090.928,蚕豆F=101.090。由此可见,在同种食用豆中,脂肪酸组成极不平衡(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