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用及问题分析

被引:6
作者
乜琪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民间组织; 双重管理; 运行效用;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12.05.019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常,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被认为是阻碍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障碍;但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双重管理"或许是政策制定者最有效率的制度选择。本文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出发,分析双重体制在运行中的效用及问题。笔者认为,双重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民间组织的制度需求,并从确定改革目标、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双重体制的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 王名,刘求实.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7(01)
[3]   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以对北京市怀柔区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为例 [J].
赵黎青 .
学海, 2007, (06) :110-112
[4]   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 [J].
康晓光 ;
韩恒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02) :116-128
[5]   改革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分析和建议 [J].
王名 .
中国行政管理, 2007, (04) :62-64
[6]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J].
何增科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 (06) :23-30
[7]   辩证看待我国的民间组织双重管理体制 [J].
崔立群 .
学会, 2006, (11) :14-19
[8]   公法权利的实践——结社现象的法学意义 [J].
吴玉章 .
法学研究, 2006, (05) :111-120
[9]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 [J].
俞可平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1) :109-122+207
[10]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J].
康晓光 ;
韩恒 .
社会学研究, 2005, (06) :73-89+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