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治疗的本土化思考与创新技术

被引:10
作者
汪卫东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
关键词
失眠; 本土化; 心理治疗; 创新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0 [];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失眠不仅是一个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个心理紊乱过程。因此失眠的本土化治疗除了要考虑生理的变化,更应该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比国内外失眠治疗的现状,我们发现失眠的心理治疗更需要本土化。对比失眠心理治疗的西方模型与本土化模型,我们形成了创新的中国本土化的失眠治疗技术—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睡眠调控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63+253 +2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慢性失眠的病理机制:脑电生理和脑影像学证据[J]. 黄任之,李卫晖,佘丽珍,李则宣,蒋伟雄.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9)
[2]   TIP睡眠调控技术对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J].
王芳 ;
王亚娜 ;
洪兰 ;
王志青 ;
赵阳 ;
林颖娜 ;
闫雪 ;
刘艳骄 ;
汪卫东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 1 (03) :147-151
[3]   1989-2013年我国失眠文献计量分析 [J].
周冰 .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 1 (03) :159-164
[4]   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治疗抑郁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孙世辉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0) :69-70
[5]   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 [J].
汪卫东 ;
李桂侠 ;
洪兰 ;
林颖娜 ;
王芳 ;
赵阳 ;
李涛 ;
闫雪 ;
王志青 .
世界中医药, 2014, 9 (02) :253-256+260
[6]   失眠的心理生理发病机制探讨 [J].
杜辉 ;
李桂侠 ;
吕学玉 ;
汪卫东 .
世界中医药, 2013, 8 (05) :507-509
[7]   失眠的综合心理生物抑制模型 [J].
徐爱红 ;
张蓉 ;
刘冬蕾 .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03) :69-70
[8]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J].
李雁鹏 ;
赵忠新 .
重庆医学, 2009, 38 (10) :1148-1150
[9]   失眠的认知心理研究进展 [J].
梁学军 ;
甘景梨 .
重庆医学, 2009, 38 (07) :79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