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

被引:3
作者
乔波 [1 ]
严贤春 [1 ,2 ]
机构
[1] 西华师范大学
[2]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生态脆弱区; 治理恢复模式; 问题及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四川山地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严重的生态脆弱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治理恢复具有全国性生态安全意义,然而复杂环境使得治理难度特别大,寻求适宜环境状况的治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在进行调查和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了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了"坡改梯"、格网式垄作、水土保持耕作、聚土免耕立体种植、退耕还林(草)、低山丘陵区垂直景观、花园果园、林盘农家乐、小流域土地整理等治理模式的技术要点,初步探讨了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认为这些模式进一步改良后可在本地区大力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土丘陵区流域生物量和气体调节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及评价 [J].
周萍 ;
刘国彬 .
生态经济, 2008, (03) :26-31+35
[2]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业用水优化配置研究 [J].
郑畅 ;
王改改 ;
魏朝富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 (02) :247-251+258
[3]   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的研究进展 [J].
吴鹏飞 ;
朱波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6) :8-11+49
[4]   西南丘陵山地区土地整理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 [J].
杨庆媛 .
地理研究, 2003, (06) :698-708
[6]  
四川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探讨.[J].陈文德;李贤伟.四川林勘设计.2002, 04
[7]  
四川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探讨.[J].陈文德;李贤伟.四川林勘设计.2002, 04
[8]   川中丘陵坡耕地水土保持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J].
张建华 ;
赵燮京 ;
林超文 ;
庞良玉 ;
刘定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81-84
[9]   开发西部切入点的研究──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切入点为例 [J].
唐克丽 .
第四纪研究, 2000, (06) :504-513
[10]   坡地过程及退化坡地恢复整治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 [J].
郑度 ;
申元村 .
地理学报, 1998, (02)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