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的研究进展

被引:12
作者
吴鹏飞
朱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成都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桤柏混交林;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4 [桤木]; S791.41 [柏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川中丘陵区人多地少,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给农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林山乡率先把桤木(A luns crem astogyne)和柏木(Cup ressusfunebris)混交成功,到80年代末,川中丘陵区营造了大面积的桤柏混交林作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林。在过去的30多年里,有关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混交林的机理和模式、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产力和物质循环,以及混交林的生态效应。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的总结,作者剖析了目前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桤柏混交林的研究应该围绕:(1)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与演替趋势;(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结构和模式的优化改造三个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川中丘陵区防护林改良土壤作用研究 [J].
胡振宇 ;
王金锡 ;
彭培好 ;
罗承德 .
四川林业科技, 2003, (03) :17-24
[2]   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 [J].
朱波 ;
高美荣 ;
刘刚才 ;
罗贵生 ;
张先婉 .
山地学报, 2003, (01) :56-62
[3]   生态系统稳定性若干问题研究评述 [J].
马风云 .
中国沙漠, 2002, (04) :94-100
[4]   台湾桤木林分生物量与营养元素的分布 [J].
朱万泽 ;
薛建辉 ;
王金锡 ;
魏宗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2) :15-20
[5]   马尾松人工林种群自然稀疏模型的研究 [J].
江希钿 ;
王素萍 ;
杨锦昌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 (04) :295-300
[6]   人工桤柏混交林光合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J].
彭培好 ;
王金锡 ;
王成善 .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04) :19-23
[7]   盆中丘陵区生态恢复重建的生态与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J].
钟祥浩 .
山地学报 , 2001, (S1) :4-8
[8]   四川紫色土丘陵区农林系统的水土保持作用 [J].
刘刚才 ;
朱波 ;
林三益 ;
张先婉 ;
不详 .
山地学报 , 2001, (S1) :60-64
[9]   川中丘陵区桤柏混交林的土壤水分及其调蓄动态特征 [J].
刘刚才 ;
高美荣 ;
何毓蓉 .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S1) :53-56
[10]   紫色丘陵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洪抗旱作用 [J].
刘刚才 ;
高美荣 ;
朱波 ;
刘淑珍 ;
林三益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1)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