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非达西双渗油藏DST段塞流测试渗流模型及应用

被引:2
作者
雷征东 [1 ]
李相方 [1 ]
蒋维军 [1 ]
程永瑞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2] 江汉机械研究院
关键词
非达西流; 双渗油藏; 段塞流; 渗流模型;
D O I
10.16076/j.cnki.cjhd.2006.01.011
中图分类号
TE312 [油气水渗流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实际低速非达西双渗油藏DST段塞流测试非自喷井渗流规律的基础上,导出了其有效井径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及特殊物理方程理论,导出了该模型的拉氏空间解析解,利用Stehfest数值算法进行数值反演,得出了实空间解,并绘制了无因次样板曲线。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层间储容比、地层系数比的变化对段塞流试井解释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当窜流系数比较大时,在晚期段曲线几乎相交于同一条曲线;但是当窜流系数比较小时,层间储容比、地层系数之比对于压力曲线的后期段有较大的影响,曲线后期段上翘。采用本模型绘制的样板曲线,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拟合精度,可有效运用于现场DST段塞流试井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裂缝和洞与井筒连通的三重介质油藏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J].
常学军 ;
姚军 ;
戴卫华 ;
王子胜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04, (03) :339-346
[2]   分形油气藏非达西低速渗流时续流和表皮效应的影响 [J].
同登科 ;
葛家理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1997, (03) :257-264
[3]   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段塞流试井分析方法 [J].
程时清 ;
张占峰 .
油气井测试, 1996, (03) :4-8
[4]   DST段塞流的非线性模型及新型典型曲线拟合法 [J].
程时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3) :65-69+130
[5]   新型典型曲线用于段塞流或DST流动期解释模型诊断及分析 [J].
虞绍永 ;
刘(忄尉)宁 .
石油学报, 1990, (04) :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