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

被引:12
作者
覃凤余
机构
[1]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壮语地名; 壮语; 汉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218 [壮语];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7 ;
摘要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壮语地名的文化色彩——壮族语言文化系列研究之一 [J].
韦达 .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90-94
[2]   广西山名解读 [J].
韦炯隆 .
广西民族研究, 2000, (04) :56-58
[3]   方块壮字的萌芽和发展 [J].
陆发圆 .
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3) :51-56
[4]   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 [J].
MargaretMilliken .
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2) :79-86
[5]   柳州壮语地名考释 [J].
红波 .
广西民族研究, 1997, (02) :111-114
[6]   试论拼音壮文推行困难的基本原因──以广西武鸣县为例 [J].
覃乃昌 .
广西民族研究, 1995, (02) :107-112
[7]   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 [J].
李锦芳 .
贵州民族研究, 1995, (01) :78-88
[8]   壮族地名述略 [J].
元立 .
广西民族研究, 1993, (03) :119-126+103
[9]   壮语地名初探 [J].
吴超强 .
广西民族研究, 1992, (02) :101-105
[10]  
多维视野中的来宾壮族文化[M]. 广西民族出版社 , 覃彩銮,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