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40年来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

被引:7
作者
荣宁
机构
[1] 河北廊坊师范学院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自然灾害; 时空特征; 社会影响;
D O I
10.15899/j.cnki.1005-5681.2007.02.026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又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地区,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旱灾和雪灾对西部民族地区影响最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发生规律。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随着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的逐渐增强而呈弱化,但是这种影响始终存在,并造成一定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加强区域间的合作研究和防治,提高农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1961—2004年青海积雪及雪灾变化 [J].
时兴合 ;
李凤霞 ;
扎西才让 ;
郭安红 ;
达成荣 ;
唐红玉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03) :376-382
[2]   青藏高原腹地1985年雪灾成因分析 [J].
柳艳香 ;
汤懋苍 ;
魏丽 ;
刘卫民 .
高原气象, 2000, (01) :52-58
[3]   特大雪灾后的反思 [J].
袁寅辰 ;
李明彩 .
西藏研究, 1998, (04) :102-105
[4]   中国近40年旱灾时空格局分析 [J].
潘耀忠,龚道溢,王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138-142
[5]   我国草原牧区雪灾及危害 [J].
黄朝迎 .
灾害学, 1988, (04) :45-48
[6]   浅析青南高原的雪灾与畜牧业的发展 [J].
杨军 ;
霍修顺 .
经济地理, 1987, (02) :116-121
[7]  
周恩来年谱[M].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力平,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