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表浅血管功能和形态改变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刘东红 [1 ]
吕明德 [1 ]
廖新学 [2 ]
张艳 [2 ]
马文学 [2 ]
曾群英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肱动脉舒张功能;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测表浅血管的功能和形态,探讨它们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高频探头检测135例有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内皮依赖及非内皮依赖性功能(FMD、NMD),作组间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及ROC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分级(CPS)高,肱动脉FMD及NMD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血管参数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范围均相关,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B)相关性最大;Logistic分析示FMD、NMD、IMTB及CPS(OddsratioOR分别为0.81,0.82,6.28,2.75)均可作为冠心病独立影响因素,而ROC分析则显示IMTB和CPS[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7、0.74]较肱动脉FMD、NMD(Az分别为0.27、0.28)诊断冠心病价值高。结论外周表浅血管超声检测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发生、发展、范围、程度,以颈动脉IMT和CPS预测冠心病价值高,表浅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综合评价则有利于冠心病早期动脉硬化发现和疗效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441 / 44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应用ROC曲线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J].
李自成 ;
刘勇 ;
巫少荣 ;
徐宏贵 ;
张爱东 ;
王巍嵩 ;
黄贤珍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6) :337-339
[2]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J].
周慧青 ;
孙宁玲 ;
杨松娜 ;
王伟民 ;
刘美贞 ;
胡恒慧 .
高血压杂志, 2000, (04)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