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微血管密度观察

被引:27
作者
张颖
曹洪
张昌军
机构
[1] 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微血管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79 +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的建立与组织学观察 [J].
杨萍 ;
纳冬荃 ;
熊亚龙 ;
李云 ;
孙德敏 ;
祁昆 ;
杨云娟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6, (02) :139-141+74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的研究 [J].
殷红梅 ;
王苏荣 ;
戴淑真 ;
王秋波 .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06) :5-6
[3]   Immunoexpress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and c-Met receptor in the eutopic endometrium predicts the activity of ectopic endometrium [J].
Khan, KN ;
Masuzaki, H ;
Fujishita, A ;
Kitajima, M ;
Sekine, I ;
Ishimaru, T .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3, 79 (01) :17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