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运六气学说对伏气温病疫情的预测

被引:5
作者
王珊珊 [1 ]
张波 [2 ]
机构
[1] 山西中医学院
[2] 山西省卫生计划委员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伏气温病; 疫情;
D O I
10.13935/j.cnki.sjzx.151002
中图分类号
R254 [外感病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伏气温病学说始于先秦,创于西晋,发展于隋唐宋元,成于明清。运用五运六气的理论来预测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和变化趋势,并不简单等于依靠天干地支进行推算。通过对《内经》运气学说和历代伏气温病疫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做浅要分析,以期以重大群体性突发疫情为关注点,以五运六气的研究为突破口,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构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337 / 133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山西省疫事报告书. 王承基编. 上海中华书局 . 1919
[2]   近十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研究发展概况及评论 [J].
文理 ;
刘巍 ;
顾植山 ;
陶先刚 ;
闫志安 ;
黄欣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11) :1481-1485
[3]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J].
顾植山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 (08) :451-454
[4]  
明清山西疫病流行规律研究. 单联喆. 中国中医科学院 . 2010
[5]   中医疫病学与温病学的历史沿革——先秦至隋唐时期 [J].
刘景源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3, 1 (07) :32-35
[6]  
右玉县志[M]. 中华书局 , 胡永祯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