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被引:20
作者
杨超 [1 ,2 ]
田大伦 [1 ,3 ]
胡曰利 [1 ]
闫文德 [1 ,3 ]
方晰 [1 ,4 ]
梁小翠 [1 ,4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 国家林业局
[3] 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4]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737 / 274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 [J].
段劼 ;
马履一 ;
贾黎明 ;
贾忠奎 ;
公宁宁 ;
车文瑞 .
生态学报, 2010, 30 (06) :1431-1441
[2]   桤柏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动态 [J].
吴鹏飞 ;
朱波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03) :44-48
[3]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J].
褚建民 ;
卢琦 ;
崔向慧 ;
王利兵 .
世界林业研究, 2007, (03) :9-13
[4]   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 [J].
李春义 ;
马履一 ;
王希群 ;
徐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60-66
[5]   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 [J].
涂育合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 (04) :52-55
[6]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林下植被恢复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J].
刘苑秋 ;
罗良兴 ;
杨国平 ;
牛德奎 ;
孙科辉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04, (05) :695-699
[7]   会同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分布及动态 [J].
闫文德 ;
田大伦 ;
焦秀梅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3) :323-327
[8]   缓坡梯土幼林林下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 [J].
袁正科 ;
田育新 ;
李锡泉 ;
蒋丽娟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2, (02) :21-24
[9]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特征和预测模型 [J].
林开敏 ;
洪伟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2001, (S1) :99-105
[10]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β多样性的研究 [J].
林开敏 ;
黄宝龙 .
生物多样性, 2001, (02) :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