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和适应

被引:9
作者
郭志华 [1 ]
胡启鹏 [2 ]
王荣 [1 ]
肖文发 [1 ]
马履一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2] 北京林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叶悬挂角; 叶柄角; 光环境; 适应性; 喜树;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6.05.021
中图分类号
S792.9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比研究了旷地、林窗及林下3种光环境下喜树幼苗叶悬挂角和叶柄角的光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1)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光、热等生态因子的差异显著;(2)对于不同的光环境,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在旷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林窗下次之,林下最小;(3)夏季晴天,在旷地、林窗和林下,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分别在16:00、14:00和12:00左右达到“峰”值,叶悬挂角分别约为140°、128°和112°,叶柄角分别约为67°、59°和55°;同时,在3种光环境下,夏季晴天喜树幼苗的叶悬挂角与叶柄角的日变化还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互作关系,以叶悬挂角和叶柄角同时增大或减小来避开或捕获光辐射,这样即保证了喜树叶片有效避开强光,也确保喜树叶片对适度光辐射的最大利用。以上都是喜树叶片对光的捕获或避开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647 / 6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落叶阔叶树种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对林缘不同光环境光能和水分的利用 [J].
郭志华 ;
张旭东 ;
黄玲玲 ;
巨关升 .
生态学报, 2006, (04) :1047-1056
[2]   叶角、光呼吸和热耗散协同作用减轻大豆幼叶光抑制 [J].
姜闯道 ;
高辉远 ;
邹琦 ;
蒋高明 ;
李凌浩 .
生态学报, 2005, (02) :319-325
[3]   中国喜树资源及可持续开发对策 [J].
张显强 ;
唐金刚 ;
乙引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36-39
[4]   浅谈我国喜树的保护与利用 [J].
付玉杰 .
中国林业, 2003, (22) :34-34
[5]   绒毛番龙眼对生长光强的形态和生理适应 [J].
张亚杰 ;
冯玉龙 ;
冯志立 ;
曹坤芳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3, (03) :206-214
[6]   光诱导下杂种杨无性系叶角和叶绿体的运动 [J].
张守仁 ;
高荣孚 .
生态学报, 2001, (01) :68-74
[7]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苗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J].
郭志华 ;
张宏达 ;
李志安 ;
胡宏伟 .
生态学报, 1999, 19 (02) :22-27
[8]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J].
许大全 ;
张玉忠 ;
张荣铣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2, (04) :237-243
[9]   水分胁迫下的大豆叶取向 [J].
杨玲 ;
王韶唐 .
西北植物学报, 1992, (01) :46-51
[10]  
Leaf movement, stress avoidance and photosynthesis in Vitis californica[J] . J. A. Gamon,R. W. Pearcy. Oecologia . 198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