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尘暴时空变化及其与植被恢复关系

被引:26
作者
覃云斌
信忠保
易扬
杨梦婵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关键词
沙尘; 植被; 气候变化; 遥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X17 [环境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沙尘暴是长期以来影响京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环境灾害之一。该文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26个气象站1957-2007年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GIMMS-NDVI、SPOTVGT等遥感植被数据,研究了近50a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尘暴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植被恢复的关系。研究表明:近50a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沙尘暴发生频次呈显著下降趋势,虽自1999年有所上升,但仍远低于20世纪50-60年代。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沙尘暴变化的最重要气象因子。近30a,治理工程区沙尘暴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植被覆盖与相对湿度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32.7%和44.5%。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覆盖对沙尘暴影响具有一年的滞后效应,夏季植被覆盖会显著影响到下年沙尘暴发生。自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以来,沙尘暴频发的荒漠草原区植被覆盖显著提高,对缓解京津沙尘暴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4+361 +3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21]   沙尘暴的光学遥感及分析 [J].
邱金桓 ;
孙金辉 .
大气科学, 1994, (01) :1-10
[22]   基于时序NDVI数据的鄱阳湖流域常绿覆被季节性变化特征 [J].
汪权方 ;
李家永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6) :866-871
[23]   基于SPOT-VGT的宁夏盐池县近8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J].
杜灵通 ;
李国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5) :46-51
[24]   沙尘天气频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 [J].
邱玉珺 ;
牛生杰 ;
邹学勇 ;
程宏 .
高原气象 , 2008, (03) :637-643
[25]   利用MODIS产品分析长江上游川江段植被变化 [J].
刘磊 ;
牛生杰 .
遥感信息, 2007, (02) :42-45+103
[26]   近50年首都圈沙尘暴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和风的关系 [J].
陈玉福 ;
唐海萍 .
环境科学, 2005, (01) :32-37
[27]   中国沙尘暴时空变化特征及日本、韩国黄沙的源地研究 [J].
宋连春 ;
韩永翔 ;
张强 ;
奚晓霞 ;
叶燕华 .
大气科学, 2004, (06) :820-827+1017
[28]   北京周边地区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J].
吕新苗 ;
刘惠清 ;
王文杰 ;
吴绍洪 .
地理研究, 2004, (01) :38-44
[29]   沙尘暴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J].
孟紫强 ;
胡敏 ;
郭新彪 ;
李德鸿 ;
潘小川 .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04) :91-92
[30]   北京强沙尘暴史和周围生态环境变化 [J].
陈广庭 .
中国沙漠, 2002, (03)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