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

被引:15
作者
秦元伟 [1 ]
赵庚星 [1 ]
王静 [2 ]
程晋南 [1 ]
孟岩 [1 ]
董超 [1 ]
雷彤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恢复; 滨海区; 土地利用; 黄河三角洲; 滨海盐碱退化地; 恢复与再利用; 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X82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滨海盐碱退化地是重要的待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该文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进行了以农用为目标的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研究。采用土壤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相叠加的方式确定评价单元,系统聚类与Delphi法筛选参评因素,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模糊评判法确定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等级。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潜力较大,一、二等地占总面积的33.73%,三、四等地占总面积的42.54%,五、六等地占总面积的23.73%。盐碱退化地可恢复与再利用程度与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埋深以及土地利用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距离黄河和渤海的远近有密切关系,空间上呈现从沿海向内陆逐渐提高,离黄河愈近愈高的分异规律。该研究探索了滨海盐碱退化地恢复与再利用评价的技术方法,对滨海盐碱退化地的可持续利用有积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6 / 3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与耕层土壤积盐空间分异规律定量分析 [J].
姚荣江 ;
杨劲松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8) :45-51
[2]   基于GIS的滨海集约农区耕地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J].
唐秀美 ;
赵庚星 ;
路庆斌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5) :69-74
[3]   基于GIS的上海城市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李海雯 ;
陈振楼 ;
王军 ;
许世远 ;
史贵涛 ;
张菊 ;
王利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803-809
[4]   基于TM图像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J].
赵庚星 ;
李静 ;
王介勇 ;
酆德柱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78-82
[5]   南京城市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分布 [J].
王辛芝 ;
张甘霖 ;
俞元春 ;
张金池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69-72
[6]  
Assessing Reclamation Levels of Coastal Saline Lands with Integrated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Hyperspectral Data[J]. SHI Zhou, CHENG Jie-Liang, HUANG Ming-Xiang and ZHOU Lian-Q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mote Sens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Pedosphere. 2006(02)
[7]   大同盆地金沙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研究 [J].
张克强 ;
白成云 ;
马宏斌 ;
张敬忠 ;
牛斌 ;
姜森林 ;
聂督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1) :136-141
[8]   世界盐碱地资源及其改良利用的基本措施 [J].
张建锋 ;
张旭东 ;
周金星 ;
刘国华 ;
李冬雪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6) :32-34+111
[9]   基于景观空间结构信息的区域生态脆弱性分析——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为例 [J].
王介勇 ;
赵庚星 ;
杜春先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5, (03) :317-321
[10]   黄河口耕地遥感动态监测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J].
赵庚星 ;
林戈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2) :37-40